北京积极推进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
2021-02-08
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北京市文物局积极组织开展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
按照北京市文物局安排,调查工作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牵头,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各相关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多家专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联合调查组,研商制定了《北京市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分工和调查标准,进行了调查培训和安全教育。
经过前期准备,自2020年12月起,调查组已完成海淀区9处、门头沟区5处、丰台区3处、房山区10处共27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工作人员使用了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地理信息系统等新的科技手段。为能更细致地观察遗迹,调查人员坚持石窟寺考古的方法,现场绘制遗迹分布图、平剖面图、立面图等各类手绘图,详细记录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基本情况、保护现状和主要风险,登记安全防范情况,全面提取各类信息。
调查初步发现,北京市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分布广。三个文化带均有分布,有些是新发现的地点,尤其是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居多。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研究是三个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佛教在北京的传播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二是以辽金之后的遗存为主。反映出金代海陵王迁都以来,北京逐渐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过程。三是信仰广泛。其内容不仅仅有佛教的题材,还有道教等多种宗教题材;供奉的不仅仅有佛像,还有儒、道教及少数民族宗教的神像,展现了北京文化多元的特点。
调查期间,队员们付出了很多艰辛,他们不惧天寒地冻,调查海淀区凤凰岭当天,山下温度零下十六摄氏度,刮着七级大风,三维扫描仪被冻得开不了机,队员们把仪器揣在怀里保温。下山时已是下午两点多,大家就着凉水,啃着面包果腹。
他们不畏山路崎岖。攀岩走壁,跋山涉水。凤凰岭深处的天梯,几乎笔直的崖壁仅凿出浅浅的台阶,只能拽着铁链攀爬上去,一般人都会望而却步。但队员们克服恐高情绪和体力不足,没有人掉队。
他们克服不利环境。在房山区万佛堂孔水洞调查时,洞内漆黑阴冷,满地泥泞,朽木、淤泥的腐臭气味扑鼻,队员们扛着两副梯子、拖着四五十斤重的照明设备爬山进洞,没有一人抱怨、懈怠。
石窟寺作为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本次调查,将全面掌握北京市域内石窟寺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也培养锻炼了高素质、专业化的石窟寺保护研究队伍。(京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