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考古勘探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基础[2019]52号文件)批准建设,工程建设开始前依招标采购程序,确定了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考古勘探工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北飞行区(二标段)的文物考古勘探由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承担。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与北杜镇境内,东距西安市区直线距离约26千米,经福银高速(G70)或机场专用高速,从西安市中心到机场距离约36千米,机场南距咸阳市区直线距离约13千米。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港,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境内。咸阳市渭城区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核心区,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的流经辖区,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是贯通西南、西北的交通要冲,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途经地,这里文物荟萃,古迹众多,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规模宏大的秦咸阳宫遗址和宏伟壮观的西汉帝陵群便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北飞行区(二标段)考古勘探范围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办事处和北杜街道办事处境内,项目占地范围平面形状呈西南至东北走向的斜长条形,勘探面积约324万平方米。
2019年12月,公司组建了专司此项目的管理机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北飞行区(二标段)考古勘探项目部,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人员管理、勘探技术管理、资料整理、报告编写、采购方联络及后勤保障等事宜,考古勘探实施期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田野勘探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和影响,我们及时调度,在建设方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合理组织探工,分解并逐一落实工作任务。
我们通过检索文献了解该区域的建制沿革、史地状况、重要文物分布、历年考古调查发掘成果等,初步了解到该区域的地层堆积及文物遗存分布情况。制定了文物勘探工作的总目标:确保优质高效、按时完成考古勘探工作任务,结合项目范围内文物资源分布与发现状况,为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提供准确的古代文化遗存基础信息,确保文物保护考古发掘与建设工程两不误。
考古勘探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目的在于初步了解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堆积状况、埋藏特点和保存状况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考古勘探工作规程(试行)》等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做好勘探记录(包括文字记录、照相、测绘、数据表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约定工期完成野外勘探任务,为此将考古勘探工作流程分为规划准备、勘探作业、质量自查、测绘成图、资料整理、编制报告、建档归档等七个阶段。
历时近一个月的前期准备和两个多月的田野考古勘探,虽然在此期间中爆发了祸及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陕西境内,但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在西部机场集团机场建设指挥部、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当地村组等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协调配合下,经过科学组织、精准调度,仍然做到了防疫和勘探两不误,圆满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