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遗址考古勘探
2017年,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委托,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秦始皇帝陵大遗址考古勘探项目。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园占地面积212.95万平方米,陵区范围约56平方千米。秦始皇帝陵规模之大,可谓当之无愧的“大遗址”,对于在这样一个“大遗址”上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和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系统的科学工程,针对秦始皇帝陵区规模庞大、文化遗存丰富、内涵复杂的特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始终把探究秦始皇帝陵陵园布局作为田野考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考古研究的重点,将考古调查、勘探、试掘和发掘有机结合起来,由点及面,逐步推开。
由于秦始皇帝陵所在地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为确保秦始皇帝陵的陵墓、陵园、陵寝建筑等的安全,秦始皇帝陵的设计与修建者在当时的秦始皇帝陵园及陵区修筑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工程设施,如陵园南侧的防洪堤工程等。多年来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工作,充分反映了在秦始皇帝陵的“大遗址”考古工作中,始终把探明遗址遗存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保存状况作为主要的学术任务和科研重点,从而为秦始皇帝陵的文物保护奠定扎实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进一步了解秦始皇帝陵区及其周边范围地下埋藏情况,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历年考古调查勘探与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方案,目标是围绕近年来大遗址保护进入到新阶段的秦始皇帝陵考古工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模式背景下展开。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秦始皇帝陵考古的理念是以整体观来系统思考,全面把握大遗址的内涵与价值,统筹解决遗迹、遗物、环境、礼仪结构以及思想理念等诸层次的问题。
考古勘探是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目的在于初步了解遗址的分布范围、堆积分布、埋藏状况和保存情况等。本次工作开始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根据考古工作现状与考古传统要求,在可能存在秦始皇陵遗迹的整个骊山北麓地区约100平方千米范围,设立了两个层次的考古规划分区。项目中标后,我们立即着手搜集秦始皇帝陵及陵区周边范围历年来的考古勘探、发掘成果和相关影像、测绘资料,初步了解到该区域历史沿革以及与秦陵相关的文物遗迹分布状况。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供了标准的实测地形图,编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钻探记录表》、《秦始皇帝陵陵区勘探布孔及遗迹平面图》等规范化图表。
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按时完成了第二标段三个地点的考古勘探,在划定的区块范围内,除因各类建筑、道路等占地无法实施勘探外,实际勘探面积414630平方米。
2018年6月1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西安临潼组织召开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遗址考古勘探项目结项验收会议。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工作汇报,审阅了服务方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提交的结项材料,经过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本次勘探达到了预期目标,符合国家相关勘探标准和委托方规划与工作方案,勘探质量良好,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项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