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蒸水流域考古调查

2018年11月,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委托,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湖南蒸水流域考古调查项目。

在湖南考古的中长期规划中,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及出土青铜器研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通过多年的工作,湘江下游及上游潇水流域的文化面貌已基本清晰,但中游的衡阳盆地一带,工作开展相对较少。为了解湘江中游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参照已有成功经验的“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调查”工作模式,选取湘江中游的一条主要支流——蒸水流域,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调查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规划和主持,具体工作委托“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调查”的承担者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实施。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湘江支流蒸水流域的全面普查、结合传统考古勘探并辅之以现代科技手段,基本查清该区域(含邵东县东南部8个乡镇,衡阳县全境,衡南县、蒸湘区、石鼓区境的蒸水沿岸)明清以前(不含)地下文物点的分布情况,查明各类文化遗存的分布概况与特征,了解其相对年代和文化性质,在进一步复查确认以往文物调查、考古成果及保存现状的基础上,力求发现一批新的文物遗存点,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普探与重点勘探,为最终建立蒸水流域较为系统的各类文化遗存的编年序列,提供详实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物保护资料。

此次考古调查从2018年11月进入现场到2019年7月完成室内整理,范围涉及湘江支流蒸水流域所在的邵东县、衡阳县、衡南县、石鼓区、蒸湘区等5个县(区)级行政单位,调查面积约850平方千米,按要求记录各类古文化遗存点共194处(包括古文化遗址45处、古窑址12处、古墓群133处、其他4处),其中既有点核查157处、新发现文物遗存点37处。形成成果包括《湖南蒸水流域考古调查工作报告》、《湖南蒸水流域考古调查》文稿;记录档案资料包括《调查日记》、《遗址调查表》、《勘探日记》、《勘探记录表》、《探孔登记表》、《深孔登记表》、《采集标本登记表》、《资料清单》等。

2019年9月17日上午,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楼会议室召开了“蒸水流域古代遗址调查”项目验收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文物局等单位的四位专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的相关项目负责人。专家首先听取了组织方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项目基本情况的介绍和项目承担单位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检查了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成果材料,认为本项目是湖南省内一次规模较大的区域系统调查,工作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学术课题意识,组织规范,实施科学,成果丰硕;此次调查田野工作扎实,新发现各类遗址、墓地37处;结合以往的工作,共确认遗址、墓葬194处,极大地丰富了蒸水流域的考古资料,如实地反映了蒸水流域的文物资源分布状况和规律;本项目原始资料记录完备、规范,提交的成果材料翔实丰富,为后期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专家一致同意本项目通过验收并结项。(资料来源:湖南考古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