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汉代城址路县故城考古勘探

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简称“副中心”)的建设是千年大计、国之大事。未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是一个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为实现这一明确而宏伟的目标,加强地下文物保护,探寻并发掘副中心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重要。

为配合北京市文物局、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对路县故城遗址的保护工作,更加深刻地了解该遗址的保存现状、结构特点、文化特征和影响范围等,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委托,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详细的考古工作计划,并于2018年4月至9月对路县故城遗址北部区域进行了全方位考古勘探。

路县故城遗址为两汉时期路(潞)县治所,是汉代北京地区一座典型的县城。清代通州人刘锡信曾专门考察过通州古城遗迹,并撰有《潞城考古录》,与史料《汉书》、《水经注》、《后汉书》等记载大致符合。路县设置于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属渔阳郡;王莽时期改为通路亭,隶属于通路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废莽新所改,并改“路”为“潞”,始称潞县。路县故城西守鲍丘水、沽水,西与蓟城相望;正北直达郡治渔阳城,是水陆交通、东西往来、南北连接的咽喉之地。

通过考古勘探,我们确定了城址的位置、范围、形制、结构等基本情况。经过初步分析勘探结果,为后续制定详细的考古发掘计划,以及为路县故城遗址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路县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等工作提供了科学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返回顶部